當然,隨著影齡日增,這個答案有需要修改一下。
首先,就視覺訊息傳遞有效與否這個問題來說,單是有主體的相(或影像)是不一定足以令觀眾產生共鳴的。這個主體必須是突出的,是鮮明的,要讓人一眼便看得出這張相想表達的是什麼。
大約十年前,我和幾個朋友一起上過一位攝影界老前輩的攝影班。由初級黑房技術和初級攝影學起,一真到高級斑,再到深造班。雖然課程內容五花八門,可以說,我們由最基本的學起,然後慢慢遞進,一直到我相信是幾乎所有拍攝情況也涵蓋了,到了極度鑽牛角尖的地步,但是,對於在如何影得一張好相這個問題上,老師常常強調,只有八字真言,就是:『背景統一,主體突出』。
這位老師出過幾本有關黑房技術(是真正用菲林來沖晒放的黑房技術,不是 Photoshop)的書,一般被影友視為『寶典』。但記憶中,關於攝影的教材,就只出過一本『攝影取景術』。
這本教人如何拍攝『攞景』的教材,我認為是同類教材之中的極品。除了由始至終也貫徹以上所說的八字真言之外,每一章裡面說的關於取景的克難過程,直教人心悅誠服,茅塞頓開。這類教材書,外國和台灣出版的也有不少。但總覺得它們有點隔著靴搔癢的感覺,其一是太快到達終點,由第一張相開始就已是色彩艷麗的名山大川,把觀眾的視線也轉移了;又或者只談景物之間的配合問題,橫影還是直影,地平線和天空的比例要如何等等。根本甚少分析攝影師應要如何走位,如何等待時機等等最關鍵的問題。
反觀『取景術』一書所談的,很多都是如何由到達拍攝場地,看見一個『爛景』而毫無頭緒開始,由辨認出主體,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走位,包括改變距離和角度等等,直到使主體能夠位於最有利、最突出的位置為止。當中可能會經過放棄某一拍攝位置的過程,書裡面也會解釋得一清二楚。這種讓讀者能夠像跟攝影師一起去經歷一個個拍攝過程的圖文並茂的 present 手法,其他同類的教材是很少見的。
當然,我今天對『怎樣才算是一張相』這個問題,除了『主體』之外,還有『主題』呢。但這種『每一張相背後都有一個故事』的問題,則比單純的『主體』來得更有深度,是另一個課題了。
數碼時代的今天,當人人手中的記憶卡是4GB或8GB的時候,每張相的成本也大大地降低了。但隨之而來的濫拍現象卻日益增加。究竟大家在按下快門之前的一剎那,有否想過去苦心經營一張傑作?還是在家中的硬碟裡不停製造垃圾影像、垃圾資訊?
大澳‧2005
2 則留言:
那本攝影取景術, 交到我手之後, 至今下落不明, 實在罪大惡極......
你過年大掃除的時侯自然會找到。書店已經售罄,圖書館亦只剩下1989年的舊版。看來,下一代的人要找到這本曠世奇書,還需一番努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