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9

物理大師的最後24堂課

前文提要:話說要將大量 120 片幅底片數碼化,即用 scanner 掃瞄成一個個檔案。這等於重複那三部曲── Preview、Adjust、Scan。

Preview 需時約 20 秒;Adjust 需時約 15 至 20 秒;Scan 則需時約兩分鐘。這三分鐘的過程,如果呆坐,既痛苦又浪費時間。

最好就是看書!

新買的『費曼的彩虹』,不算太厚,也很有袋裝書的風格。它不像費曼其他的傳記,例如『別鬧了,費曼先生』或者『你管別人怎麼想?』一樣,它是他辭世十多年後,由另外一個作者寫成的,沒有經過費曼本人的同意或過目。雖然如此,卻因費曼在大眾媒體中實在太過出名,故並未有減低此書的暢銷程度。它也不像『費曼的 6 堂 easy 相對論』一樣,是一本技術性的科普讀物。霍金的講法,是『一個傳奇人物的速寫』,我相當同意。

1981年,作者曼羅迪諾 (Mlodinow) 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因此而獲得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機構──『加州理工學院』聘請為教員。這人生的一大快事,卻被作者視為惡夢的開始。因為他被聘任,是因為他一篇出色的博士論文,而他卻非常肯定,那純粹是一個僥倖,很難會有下一次。甚至『我永遠也不會有任何值得的發現』。而他對未來的前景也不敢樂觀。最糟糕的是:我未來要朝著哪一個方向研究?有什麼好的研究題目?簡直茫無頭緒。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加州理工的自殺率在美國各大院校中排名前幾高』(《費曼的彩虹》p.10)

但他仍自覺非常幸運,因為他的辦公室跟 20 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在同一條走廊上。只要勇敢地去敲敲門,一切疑難,不就迎刃而解?

故事當然沒有那麼簡單。當中加插的峰迴路轉、費曼跟一代物理學才子 Murray Gell-Mann 的競爭、弦論 (String Theory) 的開端、作者因在農場工作而偶然看到費曼寫的科普讀物,最終決定入大學研讀物理等等,都集傳奇與科普於一身。


170 頁的書,把它當小說來讀,蠻爽的,不消幾天便看完了。

1986年,穿梭機挑戰者號在升空途中爆炸,調查委員會之一的費曼,在電視上示範把 O 型環浸在冰水中,証明它在低溫中變得易碎,輕易破解了 O 型環失效之謎。

20070622

啟業邨奇蹟 - 貓豬好番晒!

經數日以來我們的細心『診斷』之後,已確定,名聞啟業邨的士多貓--『貓豬』已經完全康復!

這個激盪啟業邨民心的消息,得來不易,是經過很多晚我們的確診而得出的可靠結論。

話說數周前我們從『啟眾』茶餐廳的老闆娘口中得悉,貓豬因為野性貪玩,屢次於外間流連忘返而惹來怪病,遂令喉嚨和食道潰爛,以致食不下嚥,身體日漸消瘦,由『脹爆』的『貓豬』變成『瘦豬』。

聽老闆娘說,雖已帶牠到獸醫處打過幾次針,病情得以暫時舒緩,但每次見到牠時,仍是軟弱無力,平時見到我們時的雀躍興奮也已欠俸,對任何事似已失去興趣。一次聽老闆娘說,如情況持續,那貓豬可能會活活餓死。

聽到這消息,看到老闆娘那無奈的表情,大家都很難過。

比老闆娘更是無奈的我們,惟有對貓豬默默支持,繼續堅持我們的好習慣──每晚經過茶餐廳都去探一探這位老好朋友,跟牠說說話,吹吹水,期望奇蹟一再出現。

之後,有兩三晚因為太晚才歸家,經過茶餐廳時已關門大吉。老朋友變了怎樣?

一隻相當於我們人類九十華誕的希有貓種,莫非從此要絕跡江湖?

數天後,奇蹟出現 ......

一晚,和愛妻如常經過『啟眾』,只見一隻胖嘟嘟的物體蹲在店前不遠處,背著我們,尾巴左右擺動,兩耳高高豎起,不時震盪一下,似雷達般在『收風』。

赫然便是『貓豬』!

牠顯然是在等我們經過的。我們喊了一聲『貓豬』,奇怪地,牠猛然回頭,還『miao』了一聲,然後快步以 catwalk 走過來我們身邊,還像以往一樣,依偎在我們的腳邊,不停把頭部猛力在我們的小腿和鞋面摩擦,乖巧極了!

只見牠雙眼大如波子,炯炯有神,似比以前還要精神幾倍。

聽老闆說,在牠臥病期間,全靠我們每天都來看牠,給予牠無比的生存意志和原動力,才可以康復得如此神速。

心理治療真可勝過藥石?老闆你太高估了我們罷。

無論如何,但願貓豬長命二百歲,為何?因為我好想牠跟葉靈 B 正面接觸,玩餐飽!

葉靈 B 你也要快高長大喔!

痊癒後的貓豬‧啟業邨‧2007

20070612

攝影中的八字真言

很多年以前,當我剛剛開始學攝影不久,有個不懂攝影的舊同學問我,怎樣才算是一張相。那時候我的答案很簡單:有主體的,便算是一張相了。

當然,隨著影齡日增,這個答案有需要修改一下。

首先,就視覺訊息傳遞有效與否這個問題來說,單是有主體的相(或影像)是不一定足以令觀眾產生共鳴的。這個主體必須是突出的,是鮮明的,要讓人一眼便看得出這張相想表達的是什麼。

大約十年前,我和幾個朋友一起上過一位攝影界老前輩的攝影班。由初級黑房技術和初級攝影學起,一真到高級斑,再到深造班。雖然課程內容五花八門,可以說,我們由最基本的學起,然後慢慢遞進,一直到我相信是幾乎所有拍攝情況也涵蓋了,到了極度鑽牛角尖的地步,但是,對於在如何影得一張好相這個問題上,老師常常強調,只有八字真言,就是:『背景統一,主體突出』。

這位老師出過幾本有關黑房技術(是真正用菲林來沖晒放的黑房技術,不是 Photoshop)的書,一般被影友視為『寶典』。但記憶中,關於攝影的教材,就只出過一本『攝影取景術』。

這本教人如何拍攝『攞景』的教材,我認為是同類教材之中的極品。除了由始至終也貫徹以上所說的八字真言之外,每一章裡面說的關於取景的克難過程,直教人心悅誠服,茅塞頓開。這類教材書,外國和台灣出版的也有不少。但總覺得它們有點隔著靴搔癢的感覺,其一是太快到達終點,由第一張相開始就已是色彩艷麗的名山大川,把觀眾的視線也轉移了;又或者只談景物之間的配合問題,橫影還是直影,地平線和天空的比例要如何等等。根本甚少分析攝影師應要如何走位,如何等待時機等等最關鍵的問題。

反觀『取景術』一書所談的,很多都是如何由到達拍攝場地,看見一個『爛景』而毫無頭緒開始,由辨認出主體,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走位,包括改變距離和角度等等,直到使主體能夠位於最有利、最突出的位置為止。當中可能會經過放棄某一拍攝位置的過程,書裡面也會解釋得一清二楚。這種讓讀者能夠像跟攝影師一起去經歷一個個拍攝過程的圖文並茂的 present 手法,其他同類的教材是很少見的。

當然,我今天對『怎樣才算是一張相』這個問題,除了『主體』之外,還有『主題』呢。但這種『每一張相背後都有一個故事』的問題,則比單純的『主體』來得更有深度,是另一個課題了。

數碼時代的今天,當人人手中的記憶卡是4GB或8GB的時候,每張相的成本也大大地降低了。但隨之而來的濫拍現象卻日益增加。究竟大家在按下快門之前的一剎那,有否想過去苦心經營一張傑作?還是在家中的硬碟裡不停製造垃圾影像、垃圾資訊?

大澳‧2005